新華網北京8月23日電(凌紀偉)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浦江創新論壇是觀察創新發展的重要窗口。歷經十五年發展,論壇規模不斷擴大,國際影響力不斷攀升,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豐富創新理論研究,完善國家創新政策制訂,助力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了重要思想支撐。論壇緊扣建設創新網絡、把握未來趨勢、培育青年力量三大使命,在主題設計、議程設置、成果發布等方面,以實際行動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
建設創新網絡
更加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在開放合作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這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時代擔當。
放眼國際國內,浦江創新論壇在推動全球合作和國內區域協同方面搭建了創新平臺,讓中國智慧融入全球創新網絡,讓國內不同區域的創新資源交流互動。
2012年浦江創新論壇創設主賓國機制。通過主賓國機制拓展了論壇科技外交服務功能,積極推動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過去幾年,德國、芬蘭、俄羅斯、以色列、英國、丹麥王國、葡萄牙、新加坡、塞爾維亞等國分別以主賓國身份亮相論壇,歷屆主賓國國家領導人先后為論壇發來賀信或視頻致辭,引起全球廣泛關注,為不同國家、不同機構的創新合作搭建了橋梁。
“一帶一路”倡議是促進各國和平與發展的康莊大道。2016年,浦江創新論壇首次走出國門辦會,促進了國際技術轉移與合作。同年論壇還創設了“一帶一路”專題論壇,構建了多層次、多元化的科技人文交流機制和科技創新智庫交流平臺?!耙粠б宦贰睂n}研討會成為交流各國科技創新合作實踐與政策經驗,面對共同問題與挑戰提出合作解決途徑和辦法的平臺。
在2020年浦江創新論壇上,正式構建形成了“一帶一路科技創新智庫合作網絡”,塞爾維亞、泰國、巴基斯坦、埃及、中國等國的8家智庫已加入該網絡,為沿線國家的科技界提供了密切溝通、集思廣益、凝聚共識的新橋梁。
浦江創新論壇于2019年增設國際高水平科研機構研討會。為提升我國高水平科研機構的創新策源能力,論壇積極構建世界一流科研機構交流平臺,邀請了德國于利希研究中心、新加坡A Star SIM Tech-NUS大面積柔性混合電子聯合實驗室、浙江之江實驗室、上海張江實驗室、中國科技大學量子通信實驗室、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國際知名綜合性實驗室或研究機構。通過促進跨學科融合、國際合作與資源共享,實現有影響力的科研創新。
2012年起,浦江創新論壇創設主賓?。ㄊ校C制。北京市、四川省、黑龍江、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廣東省、河北省、陜西省、重慶市先后作為主賓?。ㄊ校┡沙龃韴F重點參與論壇,來自國家東中西區域的省市,在浦江創新論壇展示了資源、區位、產業、生態、人才優勢,發出了區域合作的先聲。
依靠科技創新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對于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增強高質量科技供給、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支撐國家發展戰略和創新型國家建設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長三角區域地緣相近、人員相親、經濟相融、文化相通,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其歷史脈絡的傳承??缛胄聲r代,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為長三角帶來了新的機遇。
2018年浦江創新論壇聚焦“新時代創新發展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區域的力量”,中國最大的兩個城市群——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展開高層對話和交流,共同探討如何更好促進創新資源集聚和高效流動。區域論壇上,《長三角地區加快構建區域創新共同體戰略合作協議》簽署。
圖為2021浦江創新論壇主論壇
突破一批重點產業關鍵技術瓶頸,產出一批重大技術成果,推動長三角若干產業進入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在2021浦江創新論壇開幕式上,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正式揭牌。這個國家級的技術創新中心,正在助力長三角發展成為國家創新能力的重要增長極。
加強國內外科技合作交流、打造開放協同的創新網絡,是拓展上??苿撝行陌l展空間、提升全球影響力的內在要求。浦江創新論壇立足長三角,放眼全世界,深化開放創新,全面提升協同創新能力和全球創新資源配置能力,助力國家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把握戰略先機、贏得戰略主動、塑造戰略優勢。
把握未來趨勢
“四個面向”擘畫出未來科技創新的清晰路徑,為把握創新趨勢指明了方向。
科學發展日新月異,技術迭代不斷加快,只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進行創新,才能領航未來。2020年浦江創新論壇發布的《全球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報告》,聚焦軟體機器人、腦機接口、基因編輯、神經形態芯片和類石墨稀二維材料五大前沿技術,討論了全球背景下開放合作對于技術發展的促進作用,提出了我國在各個前沿技術領域的發展機遇和建議。
新興技術是創新源動力。2021年浦江創新論壇新興技術論壇聚焦“區塊鏈、疫苗與全球健康、金融科技、科學數據”等前沿技術,探討新技術趨勢和產業點融合,對于尋找新機遇、突破新技術、探索新模式,對于行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推動意義。
眾多前沿科技領域的頂尖學者,都曾在浦江創新論壇上分享前瞻思考,浦江創新論壇也見證了前沿科技的最新走向。
圖為2020全球技術轉移大會
創新不是口號,不是陽春白雪、空中樓閣,它要服務經濟大局,在經濟主戰場獲得生命力。
2020年浦江創新論壇增設“全球技術轉移大會(展會)”,打造全球需求“集散地”、技術交易“強磁場”、技術轉移“服務站”,帶動技術、資本、人才、信息等要素充分流動。去年,大會共實現現場對接2000余次,達成合作意向100余項,意向交易額超過4億元。
成功的創業是技術機會和市場機會的有效結合。浦江創新論壇近年來圍繞雙創主題,先后聚焦創業成長、青年創業、雙創新模式、大眾創業與共享經濟等議題,并組織了上海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創業在上?!眹H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這些活動展現了不同時代、不同領域的嘉賓對于創新創業的思考。
金融是經濟的源頭活水。浦江創新論壇十分注重從金融角度探討綠色金融如何促進可持續發展。2018年浦江創新論壇舉辦首屆綠色技術銀行高峰論壇,來自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工商銀行等國內外機構的嘉賓,從宏觀層面解析國際國內對于綠色發展理念和路徑的探索,從微觀層面聚焦綠色技術轉移轉化全鏈條中的難點。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是科技創新必須堅持的首要原則,是新中國科技工作一直保持的優良傳統。著眼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浦江創新論壇正在推動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在自主創新上奮發有為。
基礎研究是所有技術的“總開關”。浦江論壇始終聚焦重大科學問題和前瞻性基礎研究。2008年首屆浦江創新論壇上,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以DNA雙螺旋結構、發電機、計算機這三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新案例為例,闡述科技研究發展中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模式。
2022浦江創新論壇將聚焦以科技創新支撐低碳發展、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與技術體系、深化全球低碳科技合作等諸多議題,探索低碳創新發展的方向和路徑,共同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好未來。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理念在科技工作中的生動體現和現實要求。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科技創新成為護航百姓生命健康的最大抓手。
一場疫情,讓全球健康體系建設與共治成為矚目話題。浦江創新論壇持續聚焦生物醫藥、全球健康等領域開設專題論壇,始終關注生命科學創新技術對人類健康的改善。2021年浦江創新論壇全球健康與發展論壇圍繞疫苗與全球健康,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等嘉賓分享疫苗研發的最新進展,探討科學家如何面對新冠病毒變異的挑戰、如何制定合理高效的接種方案。
科技創新必須瞄準“四個面向”,浦江創新論壇發揮智庫平臺優勢,在服務“四個面向”、把握創新未來趨勢中體現出了自身價值。
培育青年力量
科技自立自強,青年是重要支撐。青年人朝氣蓬勃,精力旺盛,最具創造熱情和創新潛力,是科技創新的生力軍。
近年來,浦江創新論壇越發突出青年力量,著力構建青年科技人才交流平臺,助力國內國際人才緊密銜接,使論壇成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的重要平臺。
為了更好地凝聚青年力量,2018年,浦江創新論壇首次增設“科技創新青年造就者圓桌峰會”,邀請40余位45周歲以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青年科學家、創新創業先鋒,圍繞青年人才的成長之路、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等議題展開交流,并與資深科學家們共話世界科技創新趨勢、創新型城市形態等。
“青年峰會”致力于聆聽青年聲音,傳播青年力量,在浦江創新論壇設立特別演講席位,分享研究成果和創新觀點。參加“青年峰會”的多位嘉賓在會后共同宣布發起“青年造就者聯盟”,匯聚來自全世界最新銳的科技力量,推動科技和創新理念得到廣泛傳播,努力消除科學研究與產業創新之間的壁壘。
青年聲音是時代最強音。面對未來,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聆聽來自青年的聲音。
2021年,浦江創新論壇首度發起《尋找青年的聲音》活動,該活動通過遴選來自青年群體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文,蓄水青年人才、發現青年先鋒。此次征集活動不僅得到各界組織的攜手助力,科技界、企業界等大咖亦紛紛前來助陣。他們置身科技革命中見證業態的蓬勃崛起,力求在創新浪潮中尋找勃勃生機的“生力軍”。
《尋找青年的聲音》2021年增設青年科學家座談會,搭建與科技部部長的對話平臺。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來自全國各地在量子信息、醫學、農業、區塊鏈、海洋能源等前沿科技領域潛心科研的30位平均年齡僅37歲的青年科學家與科技部、上海市的有關領導及徐匡迪、徐冠華、蒲慕明、許寧生、林忠欽、陳杰等院士交流對話。
在去年首度成功舉辦《尋找青年的聲音》基礎上,2022年將圍繞數學物理、天文地學、信息電子、能源環境、交通建筑、智能制造、生物醫藥、化學材料、前沿交叉及其他專業學科領域,分別征集青年“觀點”、青年“詮釋”和青年“創想”。最終,浦江創新論壇將組織專家共同遴選出優秀“聲音”,評選出一批“浦江創新論壇青年創新(Young Innovation)先鋒”,提供 “青年創新講臺”演講席位、大會觀察員席位、青年社群活動交流、項目孵化落地對接、人才計劃推薦扶植等支持。
《尋找青年的聲音》為中國乃至全球科研機構、科技組織、科技智庫的青年學者、青年科學家、青年創業者搭建多層次、多維度的思維碰撞平臺?;顒庸膭罹哂性瓌撔?、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在論壇上發布交流,吸引更多國內乃至國際上知名的科研機構、創新型領軍企業參與,支持更多的科技服務機構為青年科學家服務。
浦江創新論壇始終在開放和創新路上前行,關注創新網絡、未來趨勢和青年力量,攜手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全球創新,中國主場,上海氣質,浦江創新論壇已成為集聚璀璨思想之地,充盈著屬于科技創新的榮光。今天,在中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已成為中國發展的核心戰略目標。上海,肩負著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重任。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創新,正定義著我們共同的未來。
立于十五周年新起點,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變,面對事關全人類共同命運的全球性挑戰,浦江創新論壇積極以國際視野謀劃創新未來,大力推動開放交流合作,致力于打造成為全球科技創新領域的重要信號釋放地、重要話題引領地和重要論述策源地。